《鳥人》 Birdman
作為87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、導演、原創劇本、攝影,鳥人這部片具有罕見的特色,他將演員或劇場的生態,將現實生活的名聲與人生意義的追求放入電影中,最後其意義或是手法卻又再次溢於電影之外,形成了來回呼應的效果。
在這個社群媒體開始蓬勃發展,本片引用了羅蘭巴特的《神話學》、馬戲團之王PT巴納姆的言論等言論,從旁解釋了藝術與商業拉扯多年的社會現況,電影裡的雷根·湯普森(Riggan Thomson)在這部電影不斷來回拉扯,其實不只是雷根,戲中的多個角色,麥可、珊、萊斯利等人,都是這個藝術價值與消費主義拉扯的年代中,雷根的其中一個縮影或者是對照,雷根與之的互動,某方面也是在與自己投射出的某部分對話。
在人類漫漫長的歷史上,人們開始在尋找自己的定位或是自己之所以重要之處,然而戲劇作為一個娛樂媒介,自我實現與他人期待的衝突,是更加劇烈,在一個高不成、低不就位置,雷根喜愛戲劇與關注,卻沒有足夠才華;厭棄商業主義的包裝,卻迷戀於過往英雄色彩的光環,在這樣的衝突中,逐漸誕生了一個懷才不遇的幻想來防衛,而這份幻想具現化成了鳥人,一個無所不能又備受喜愛的象徵,然而真實生活卻讓他難堪,讓他穿著一條內褲赤裸裸地在大眾面前。
“A thing is a thing, not what is said of that thing”
到底事物的本質是什麼,什麼是真實,在該演出的舞臺上真實展現性愛與死亡,是否就是真實,或又是滿足大眾眼光的偽裝,這齣戲裡的演員、評論家、劇場工作者,說著追求真實與才華,最後卻虛偽地妥協於社會,然而其中又流露出寫實的無奈。
打電影工作者自己人巴掌,開自己玩笑時,其實卻又是向那些掙扎的人致敬。
本片有著商業片的明快節奏以及也有著對自我價值的探討,其展現的手法,那些具有名氣的明星出演、米高·基頓過往經歷的呼應、一鏡到底的手法追求、通俗直白的引用各家大師的語錄、甚至是與《復仇者聯盟》、《飢餓遊戲》互動,某種層面也是為了商業的追求,與大眾文化連結,有意無意地將本片裡各種觀點立場的翻轉,投射到了現實層面裡來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