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白色情人節 (二) 從盛夏光年到上癮

十年前,盛夏光年裡余守恆與康正行,十年後,上癮裡的顧海跟白洛因。

從孤獨抑鬱到濃烈狂熱,兩部片用著青春跟青澀的步調跟節奏,成為了愛情的一種模樣,也在同志題材的電影與影集裡獲得了一定的市場跟地位。

盛夏光年 Eternal Summer

雖然都為同志片,其實並非兩部片的唯一元素,甚至不算是最主要牽動劇情的元素,盛夏光年的主旨是「沒有人是應該孤獨的」,透過兩男一女彼此如星球互相圍繞旋轉的關係,去敘述少年、少女成長間的關係。

一場由老師主導的乖學生盯調皮學生的安排,讓正行被迫成為守恆的規定的「好朋友」,原本的不情願慢慢造就了兩人從國小到高中的形影不離,這時一個女孩介入了,彗嘉如同名字般,像彗星一樣的在兩人的友誼之間擦出火花,與正行越走越近的過程中,卻意外發現兩人之間的不可能,來自於正行默默對守恆的情愫,害怕這個情愫的正行的離開,默默給了孤獨的守恆與彗嘉走到一塊的機會,最終發展成一段三人互相追趕又遠離的故事。

這個故事與電影的氣氛營造很美,把故事放在十多年前的臺灣,微暗的畫面與步調,把故事的孤寂與青澀感鋪陳的很好,尤其是飾演余守恆的張孝全的演技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,是守恆硬拉著正行在派對上玩二選一,正行看到彗嘉時,故意在一連串問題後接著問「我跟彗嘉」,守恆那不到一秒的遲疑,再用「蛤

」一聲裝作現場太吵沒聽見,細膩的演技,搭配上其他兩人的互動,已經把三人都默默看到的三個人來到,卻尷尬的刻意錯開,只透過眼神表露無遺,檯面上與檯面下的兩套劇本在走,這種細膩的拍攝與演法,著實不容易。

結局倒是比較令人扼腕,在守恆覺得孤寂,想用性來挽回正行後,三個人的關係已經搖墜到要攤牌的地步,驅車前往海邊,一段正行與守恆彼此沒有對對方說過的秘密,最後停在守恆「我真是太寂寞了」,並說是正行是他最好的朋友,而彗嘉也在車上聽著,有別於原本小說的結局,留了個懸念,雖然很美,但以當時三人的關係與坦承,事後的發展,似乎才是更值得探討或令人好奇的部分。

個人一直很讚嘆盛夏光年的完整性、氣氛與畫面營造以及演技,唯一極小的可惜,只在於不管電影或小說都用開放結局或其中一人的離世,來逃避這件事情,或許對於孤獨的人,認知與坦承,已經是比後續更為重要的成分了。

上癮 Addicted

這十年裡,同志題材已經不再少見,最後成就了最近熱門的上癮,雖然上癮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腐文化裡的耽美世界,一個腐女與同志的烏托邦,社會壓力與自我認同不再是這個世界的課題或挑戰,雖然這並不能完全符合同志的真實情況,但這部網路劇吸引人的,正是由於耽美設定下,才能無所顧忌的去演出濃烈狂熱的愛情,就如同介紹所說的「有一種人,就像毒品,沾了一口,此生難戒。」

故事的主軸十分簡單專一,顧海與白洛因,因為兩方父母再婚的緣故走到一塊的兄弟,在相處中逐漸產生情愫,十分簡潔,角色對於連續劇來說也不算多,這樣的好處是可以不斷的透過對話以及各種橋段,去塑造兩人情愫漸長的過程,這部片如此引起注意的原因也正是於此,它不過度講究人生道理或背後意涵,就是在講「愛」,當你專心執著於情感上描寫時,那便是一種所有人都無法企及,所以格外渴求的愛情,一個對方眼中只有自己的那種熱度,再加上學生時期的那種單純青澀以及耽美文學的曖昧,就如同毒品般讓人上癮了。

至於選角,除了帥氣外表與青澀的年紀格外符合原著設定外,青澀感是背後一個很大的因素,這是專屬於新人演員,學不來的特色,縱然沒有盛夏光年張孝全與張睿家那種歷練五六年的演技醞釀,但直勾清澈的眼神與自然的對話,恰好可以駕馭這部戲淺白描繪愛情的主軸,也把因為小本短期製作稍嫌簡陋的場景與過場給掩蓋過去。

之前有影評把這部片形容為如流星花園般,複製富貧相戀的言情模式,我認為是過於苛刻,不管在電視劇或影集裡,這些情節都屬於篇幅極少的橋段,上癮把大部分的時間描繪著日常,去經營兩人想突破準則,又顧慮對方的掙扎橋段,這才是耽美文學的實際本體,就算今天去掉了後半部慶生、結婚的鋪張橋段,觀眾依舊還是會被一碗元宵或一件校服所引起的爭執和付出,而掉入癮坑。

P.S. 從柴雞蛋的「你ㄚ上癮了」到螢幕上,其還原度之高,雖然成本稍嫌簡陋,過場有時太快,但還能有這樣的氣氛與熱度實屬難得,尤其對照當初九把刀的電視劇「愛情兩好三壞」同樣高還原,一字一句照念的慘不忍睹,一方面我想可能是因為原著是以類劇本的手法在寫的 。

( P.P.S. 另一方面我想問題出在刀大的專長不在文筆,來自看完 蟬堡 的憤怒)。

Recent Posts
bottom of page